有一位消費者在網上預訂了酒店,入住時,網絡平臺不僅不讓他去酒店前臺辦理入住,而且還每天都要求他住一天就退房,甚至還取消一晚住宿。近期,央視曝光了通過“去哪兒網”預訂酒店的“尷尬”。
事實上,這樣的“尷尬”早就已經不是什么“新”聞了。預訂了“特價”酒店,到了前臺卻發現網上預訂的比在前臺開房還要昂貴,或是在不經意間被收了“服務費”;預訂了機票火車票,臨走前卻被告知出票失敗,導致整個行程被迫打亂甚至取消;更有甚者,有網友懷疑自己的身份信息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平臺盜用——明明沒有訂購過火車票,但是手機號下卻能查詢到分屬不同個人的搶票記錄。以至于網絡上有人吐槽:“去哪兒網讓你哪兒都去不了”“攜程在手,想清楚再走”。
有很多人戲稱這樣的網絡平臺是“合法黃牛”。不過仔細想想,這樣的第三方購票平臺所做的事情,無非就是從鐵路、民航、酒店等部門收購產品,再轉手賣給顧客,從中賺取差價,這可不就是我們常說的“黃牛”么?不過和普通的“黃牛”單打獨斗不同的是,這些網絡平臺做出了一定的規模,并且在便利性、服務型等方面做出了優勢,做出了成績。確實,對廣大旅客來說,出門旅游是為了放松身心、放飛自我,那還不是能省事就省事,怎么簡單怎么來么?第三方平臺就是從人們這樣的心態中看到了商機,一個接一個地“冒”了出來。
存在即合理,但不一定合法。此類第三方平臺在運營過程中,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,屢屢見報,究其原因,一是平臺的運作流程不透明,二是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太小。
就此次央視曝光的事件來看,“去哪兒網”曾經要求張先生不要透露預訂渠道。而從平臺之后一系列非常規操作來看,張先生的這次酒店預訂很有可能有第四方、第五方人員或團體參與其中,且不說這樣的操作是否合規合法,整套流程怕是鮮有消費者能夠提前獲知。如果他們知道自己預訂一次酒店需要如此“興師動眾”,不知道是否還會選擇在第三方平臺辦理酒店預訂呢?
同時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對此類網絡平臺的監管力度,同時盡快出臺相關法律,明確平臺的義務和禁忌,加大對違規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,保障消費者的權益。
但愿有一天“合法黃牛”不再是一句戲稱,能夠真正做到“合法”又合理。